6月8日,不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曲线
为什么说罕见?因为,这是自2006年以来,第二次出现1年期短期国债收益率超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情况。上一次发生这种情况还是在2013年6月所谓“钱荒”的时候。
2013年6月和2017年6月是仅有的两次,1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10年期国债收益率
结果上罕见,逻辑上更罕见。
要知道,一般来说,短期国债收益率是应该低于长期国债收益率的。
原因其实也挺好理解。
有句话叫高风险,高收益。对于任何一项投资品种来说,时间越长,不确定性因素也就越多,风险也就相对越高。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,为了吸引人们买长期国债,那就必须付出比短期国债更高的风险溢价,让风险和收益相匹配。
另外,从时间成本的角度来说,资金占用时间长,意味着,投资人或者说资金提供者,原本会有更多的机会从其他渠道获利。为了弥补投资者资金占用期间的决策损失,借钱的人(发债方)也就必须提供更高的利率。
所以,在正常情况下,原本应该是长期国债收益率高于短期国债收益率的顺序逻辑,如今竟然呈现出截然相反之态势。对于这种现象,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,倒挂!
那么问题来了,为什么会出现长短期收益率倒挂的情况呢?
原因如下:
第一、从投资者的构成来说,1年期这种相对短期的国债,参与方更多的是金融机构,他们选择短期债券品种投资的目的,更多的是为了从波动性的角度获取收益;而10年期等长期债券的投资者中,很多人都是抱着持有到期,获得利息的心态来买入债券(就和在银行存定期一样)。
这种购买心态和逻辑上的差别,注定了短期债券收益率更容易受到情绪和市场资金等因素的扰动,而长期债券相对来说波动性要略微平缓一些。
就短期来说,影响资金面和情绪面的因素很多。
最重要的几个因素有:
1)监管层去杠杆和抑制资产泡沫的进程进入阶段性高点。大家或许不知道,楼市并不是我们这次去杠杆,抑制资产泡沫的起始端。最初,监管层攻坚的对象主要是债券市场。
2)临近6月底的MPA大考。MPA的全称是中国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,里面包含很多项内容,包括资本充足率等等。
为了满足“考试”的通过,银行机构们必须尽可能的收罗手中的流动性,那么相对于长期债券来说,这种1年期的短期债券,无论是期限匹配度还是最初的持有目的,都最为适合最为机构们获得流动性的来源。
所以,从供需关系的角度出发,相比于10年期国债,1年期国债的抛售压力更大,因而收益率走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。
第二、刚才提到,1年期国债这种品种的参与者投机的力量更强,那么当市场中出现了更好的投资渠道时,最容易受到牵连的可能也是这种国债。
最近大家可能发现,股市有回暖的迹象(从暴哥6月6日撰文后4连阳!),底部夯实,逐渐走出之前的阴霾。在股市的赚钱效应下,众多原本投资短期国债的资金就容易产生波动,把资金从债市中撤出,投入股市。这可能也是造成,1年期国债抛售压力大,收益率走高的原因。即所谓的跷跷板效应!
第三,从原理上讲,长期国债收益率会更多的反应市场的预期,尤其对于通胀的预期;而短期国债在更多的受到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。
根据最新的CPI数据,尽管5月份CPI有所回升,但是和去年同期相比依然下降了0.1%,离2.0%左右的通胀目标也有较大差距;
对楼市:还是那句话,即使钱荒有所缓解,也不会获得什么实惠。伴随着整体利率缓慢上行,越来越“温水煮青蛙”!
对股市:股市是目所能及,最有潜力在当前的环境下脱颖而出的。无论是情绪面(央行、监管、MSCI大考的利好)还是资金面(债券资金等资金进入)
对债券:过了6月份,今年最困难的钱荒之后,或许1年期等品种就可以纳入投资观察池了。届时,长短端债券利差,有望重新回到一个较合理的水平。